找到相关内容263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浅说人体保养

    死人因无热力,故其体冰。热,犹如火,主动 ; 冷,犹如水,主静。故服热药如不适合,则病人即心烦气燥,立即显示出来,一发之后,火气即消,平定矣 ! 服凉药,对不对 ! 初皆不知,及到有不对的现象时,则水...

    张礼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4879432.html
  • 与青年朋友谈学佛(下)——陈兵

    活佛,也没多少人会买这个账。社会人士对佛教不理解,对僧尼不尊重,责任在僧尼居士不善弘法,应以此为助缘、动力,发大心修行弘法,令世人能普沾法益,敬信三宝。 三、学佛与自心烦恼的矛盾 三乘圣道,皆以烦恼为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220680376.html
  • 尸舍婆林菩提叶

    成为菩提。   譬如:夏日炎热,汗流如注,心烦不已则怨声不断,转念一想,隆冬之际,桑拿浴之中求此而不易得;一年三百六十五日,能得几日如许?顿觉安然,反要细细品味。烦恼与菩提,一乎?二乎?   故此...

    李家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33582410.html
  • 六祖的大问题

    痛苦,越心烦,而出离世俗境界的爱呢,它只意味接受,并不隐含批判!诸君以为然否?   最后再说句看似题外的话吧。基督教在唐太宗时首次传入中国,贞观十二年(公元638)七月太宗为其诏建“大秦寺”,说:“道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411786609.html
  • 浅谈东乡族民间故事

    丰富的思想感情、朴素无华的语言,都可以将其表现得详尽透彻。口语化是东乡族民间故事的一个显著的特点。例如:   后阿娘听的牙痒痒哩,手都攥出水来了。她狠狠地对自己的尕娃说:“阿妈的心头肉肉,崩心烦,没个...

    周方圆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0893319.html
  • 疾病与健康

    的事物,心里就喜欢,就有利于健康。看到丑恶的,令人心烦的事物,心里就不痛快,就不利于健康。   由于每个时代对每个个人所产生的图像,都不一样,所以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不一样。 比如,三,四十年代...话语总往耳朵里灌。使人很心烦,以至影响人的健康。因此,为了健康,要把不顺耳的话当成“耳旁风”。 第三:是鼻子:它是用来收集各种气味的。人们愿意闻到芳香的气味,清新的空气,结果却常常闻到臭鱼烂虾...

    shi_jin

    |人生|宇宙|健康|疾病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1/0942496526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讲记(42)

    的英雄,也不如战胜自心烦恼,成为真正的智者或修行人。在《大圆满前行》的后面,华智仁波切也引用了阿底峡尊者的一些窍诀说:“如果相续中具有烦恼,这不叫名副其实的修行人;如果能摧伏烦恼、对治烦恼,这才是真正... 吾心烦恼敌,长住无尽期, 其余世间敌,命不如是久。   上一颂是讲烦恼的危害程度,这一颂则是讲烦恼的危害时间。要知道,烦恼敌人对我们的损害并不是一天两天、一年两年,或者一生一世,从无始以来...

    著:无著菩萨  译讲:索达吉堪布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1/2051457543.html
  •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(六)

    反继续增加,那就愈造愈多,愈积愈深,这样怎能说是忏悔? 善知识。既忏悔已。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。各须用心正听。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。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。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。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。善知识。大家岂不道。众生无边誓愿度。恁么道。且不是惠能度。 各位善知识,你们既知忏悔后,再与你们发四宏誓愿。你们每人要正心诚意地听。(1)自己心里头的众生无边要发愿度。(2)自心烦恼无量要发愿断。(3)自性...

    宣化上人主讲

    |坛经|宣化上人|忏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10030310546.html
  • 净心法要——别别观修之轮讲记

    然后依此具体展开四种观法。   乙二、宣说要义   一、总说:   所有三有诸过患,自心烦恼力所生,  非理作意烦恼因,如理作意能除彼。   所有生老病死等过患,不是无因而生,也不是他人加于自身,唯一是由自心烦恼的力量所产生。引生烦恼的主因是非理作意,而以如理作意能遣除非理作意。   产生烦恼的因缘,《俱舍论》讲了烦恼随眠、引生烦恼的对境和非理作意三种,《瑜伽师地论》还提到猥杂、言教、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止观|净心法要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1/20565218977.html
  • 生与死——佛教轮回说(六)

    ,为令心烦乱不安之义,《大智度论》卷七解释:“能令心烦,能作恼故,名为烦恼。”《成唯识论述记》卷一:“烦是扰义,恼是乱义,扰乱有情,故名烦恼。”被佛学认为是有损无益的、恶的心理活动,有“漏”、“结”、...

    陈兵教授

    |轮回|生与死|陈兵|心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4/02485822420.html